智能安保巡检机器人“上岗”南师大仙林校区!南京市保自研科技装备筑牢校园安全屏障
新学期开学季,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师生们发现了一位“特殊伙伴”——由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全栈自研的智能安保巡检机器人“安新一号”正式“上岗”。“安新一号”可根据客户不同场景、不同需求接受个性化定制,无论是校园的教学楼、宿舍区,还是企业园区、大型场馆等场景,都能针对性调整巡逻路线、功能模块,真正实现“一场景一方案”。如今,它带着“火眼金睛”和“不知疲倦”的特质,成为校园安全防线的新力量,为师生学习生活筑起科技防护网。
机器人“身怀绝技”:
24小时不打烊的“安全卫士”
这款智能安保巡检机器人可不是“花架子”,它集自主导航、多传感器融合、AI识别、物联网、云服务等前沿技术于一身,堪称移动的“安全监测站”。白天,它沿着预设路线在教学楼、操场、宿舍区巡逻,镜头扫过之处,能快速识别可疑人员、违规堆放物品等情况;夜晚,它的夜视功能自动启动,哪怕光线昏暗,也能精准捕捉异常动静。
(机器人巡逻校园各处)
更贴心的是,它还装着“灵敏的鼻子”和“温度计”——烟雾传感器能及时察觉火情隐患,温度、湿度传感器可监测环境异常,一旦发现水浸、有害气体泄漏等情况,它会立刻双向联动:一边向校园安保指挥中心上传实时画面和定位,一边触发自身声光报警,提醒周边师生避险,真正实现“隐患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
科技补位人工:
破解校园巡检“痛点”
过去,校园安全巡检主要靠保安员“腿巡+眼观”,难免面临“难题”:人工巡逻耗时久,遇上恶劣天气或深夜时段,覆盖范围和细致度会打折扣;有些隐蔽的安全隐患,比如墙角微弱的烟雾、地下管网的微量气体泄漏,也容易被忽略。
(机器人后台管理平台)
(机器人夜间巡逻)
如今机器人“加盟”后,这些问题迎刃而解。它能深入人员不宜到达的特殊环境,比如可能存在危险气体的密闭设备间、地下管网等人工难以进入或涉险的区域,凭借搭载的气体传感器实时监测危险气体浓度,无需保安员亲赴高危场景排查——既从根本上保障了人员安全,又精准覆盖人工巡检的盲区,及时发现隐蔽的危险气体泄漏等隐患。
同时,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,填补夜间、凌晨等人工巡逻的“薄弱时段”,一旦监测到危险气体异常或其他安全问题,会立即向指挥中心上传实时画面与定位,并触发声光报警。保安员也从“特殊环境涉险排查”和“反复巡逻”中解放出来,得以集中精力处理异常情况,让校园安防从“人防为主”升级为“人机协同”的智能模式。
获多方点赞:
为“警保联动”注入科技活力
不久前,在2025年栖霞区高校保卫处长联席会议上,各位领导对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极为关注,并对机器人的人脸(形)识别精准发现非法入侵、异常聚集、违规停(堆)放等功能产生浓厚兴趣,现场围绕功能应用、场景适配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,对机器人的实战价值给予高度认可。
(与会领导听取机器人功能介绍)
“这为警保联动添了‘新武器’!”仙林派出所领导评价道,智能安保巡检机器人不仅能提升校园自身的防控水平,还能在警情处置时,为警方提供实时画面和精准定位,让校园及周边的安全保障更及时、更精准。
此次智能安保巡检机器人进驻南师大仙林校区,是南京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探索智慧安防的生动实践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,这款“智能安全员”还将走进更多校园、社区,用科技力量守护更多人的平安,让安全防线更智能、更坚固。